服务热线:
39928008
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沙溪酒店用品城I区24-26档
手机:39928118
近日,在一次关于阅读的课堂上,有作家认为,世界文学、中国文学的创作,已经完成了对传统经典文学的转移,一种可以称作是“苦咖啡”的文学流行起来。
可以说,这种“苦咖啡文学”的流行是世界范围的。譬如世界文坛上,最近十年来在中国比较盛行的当代世界文学中,将卡佛、乔纳森·弗兰岑、村上春树等作家的小说放在一块比较,我们会非常清晰地发现一个问题,这些作品有个特点,就是写作充满着苦咖啡的味道。这些小说根本上就是既带着咖啡的甜味,也带着咖啡苦涩的作品,带着咖啡的一切可能性。作品也许将人性刻画放在重要的地位,但是这种人性也一定是甜美和温暖的。这种“苦咖啡文学”,其内容描写的是“一个微小人群,家庭、小伤感、小温暖、小挫伤这些东西”,这已是今天文学市场上畅销文学的一个主要特点。
而对于“苦咖啡文学”的盛行和一些作家热衷于创作这样的“苦咖啡文学”,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质疑。有人说,所谓的“苦咖啡文学”是一种自造的文学观念,这样的对当下文学书写风貌的判断并不准确,“苦咖啡文学”是正常社会的正常产物。有人说,文学并不是必须要让每个人都背负沉重的历史枷锁,甚至连个人生活里面的欢欣愉快都要层层封锁在小屋里,密不透风,对“小伤感、小温暖、小挫伤”也不能予以严苛的否定。其实,这些争议和质疑,只是看到了文坛上这种“苦咖啡文学”存在的合理性,构成了丰富的文学维度,却忽视了对于这种现象背后的更深层次思考。
“苦咖啡文学”盛行,有时代生活发生变化的缘故,更有作者文学创作力的问题,其中更主要的是他们的精神趣味和文学趣味发生了变化。这正像作家所说:“我们的文学中已经没有任何苦难也没有任何人生的经历问题,所有的经历都是在咖啡馆中间产生的,痛苦我们可以到咖啡馆去谈,苦难也可以到咖啡馆去谈,即便人生的生生死死也可以到咖啡馆去谈,当我们的任何的苦难、经历、困境,都可以约上一个朋友到咖啡馆去谈的时候,其实这个苦难,这个人类境遇的困境已经被我们消解了。”“苦咖啡文学”的盛行,在某种程度上消解和弱化了人类的困境、苦难和痛苦,在这样的环境下,文学再难出现《战争与和平》那么宏大的历史,那么大的苦难,也很难有巴尔扎克笔下那样对整个社会的描述和观照,对整个民族的关心,以及像卡夫卡小说中那样对个体的人的深刻关怀。
“苦难”和“痛苦”,是世界文学创作中的一个基本母题。古今中外很多作家,像曹雪芹、杜甫、鲁迅、托尔斯泰、卡夫卡等人,之所以成就卓著,为后人所铭记,是因为他们拥有人生中“苦难”的经历,他们所传达的也是对人类的境遇和人类的命运、人类的伟大和人类的痛苦的一种认识。“苦难”给予他们信念、理想、尊严谈球吧app、勇气、精神力量方面的巨大助益。他们以伟大智慧,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产品,应该说“苦难”给予他们的思想的价值、审美的价值,是不可估量的。苦难除了对于创作的美学意义外,还更有思想的价值,它决定着一个生命对待世界、对待现实人生、对待生命的心灵态度。苦难是一种生命的智慧,它可以产生对人类、对生命的大悲悯,大胸怀,大智慧的。而当这种苦难被局限和拘囿于“咖啡馆”中时,会发生什么?我认为,把它叫做“苦咖啡文学”也的确恰当。的确,身处和平年代和安逸环境,使得一些作家委身于安逸、愉悦的个人的小生活圈子中,跌入流行时尚与消费的物质潮流之中,对于苦难谈球吧最新、痛苦的文学想象力则日渐削减。真正的、伟大的苦难,很难产生于这些所谓的小悲欢、小情调、小闲适之中,也难产生于时尚的消费主义的文化之中。而我们需要的,正是在文学上令人震撼的棒喝。我期待这样的作品,而不是“苦咖啡文学”。
本网站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,如媒体、公司、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,请来电或致函告之,本网站将采取适当措施,否则,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。